“零碎田土变格田,机耕道和灌溉渠沟也修好了,我们以后种地就方便多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大家非常支持”,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村民郭长华对村里正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非常支持。日前,大安区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区自然资源局和牛佛镇镇党委、政府全力以赴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提升耕地质量,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拆旧复垦、撂荒地复耕复种项目完工后,届时将有约1.3万亩土地提质增效,为全域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现正在实施的大安区牛佛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一期)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位于牛佛镇沱江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红旗村,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154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格田整理、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项目公示牌)四大类。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抓党建引领重点攻坚,村民们消除疑虑吃下“定心丸”。
高标准农田建设属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一部分,该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面对像牛佛镇等远郊乡镇外出人口多、适龄劳动力短缺、村情相对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困难挑战,就如何做好前期的土地统筹,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自然资源局和牛佛镇在全面摸清现有土地使用、丢荒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全镇撂荒耕地的总体基数。之后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布局,积极对接配合第三方单位做好前期勘测选址工作,依托勘测结论和可研报告,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地块优劣势“再调研”,充分分析各地块地理区位和农业复耕条件,选择红旗、农科、陈家、罗塘坝村等水源及土壤条件好、集中连片度高、适宜规模化种植地块,优先对这些地块实施拆旧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先手规划带动率先建设,以率先建设打造标杆榜样。
面对众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区自然资源局和牛佛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迎难而上,精心组织谋划,坚持把土地整理和粮食安全问题放在政治高度上抓牢抓实抓细。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区自然资源局机关及镇村干部通过张贴公告、悬挂横幅、微信推送、集体座谈、进村入户讲解以及印发《牛佛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通告》等方式,让“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发农民种好土地的自觉和热情。始终坚持民主决策,相关村委多次召开村民会议、村小组会议讨论决定土地承包、整合、流转等相关事项,突出民主决策,形成统一意见,切实维护农民个人、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同时,区自然资源局、牛佛镇及相关村组百余名党员化身农民 ,在村支部书记和驻队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各经济合作社、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聊困难、唠家常,充分了解土地利用率低、农作物产量低等突出问题的诱因,把拆旧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计划、拆迁补偿方案讲细讲透,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极少部分群众只顾自己利益、忽视全村发展大局,对项目实施持不同意见,但是镇、村党员干部始终坚持耐心做群众工作,并带头把自己家中的土地拿出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吃下一颗“定心丸”,纷纷表示信任和支持工作。
抓“3+N”模式助推全域振兴,乡村振兴硕果惠及千家万户。
牛佛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期为三年(2022-2024年),拟分成两期实施各类项目22个,其中:农用地整理项目5个,建设用地整治项目4个,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0个,乡村历史文化保护项目3 个。项目总投资约9亿元。以牛佛镇全域为基础实施单元,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通过“3+N”模式(3 :“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生态修复”+ N:“后半篇文章+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业化+其他农村政策 ”)开展试点工作。该试点项目拟整治牛佛镇范围内13322亩耕地,对约1350亩农村宅基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生态修复约137亩废弃工矿用地,修复约265亩低效林、园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牛佛镇将持续同步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三引”工作: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引用现代农业技术,引导散农集约耕种。充分发挥整合复垦后土地连片成面、水土良好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土地耕作集约化、科技化、现代化水平。采用肉鸡+粮油、稻渔、稻虾综合种养循环模式,打造高标准粮食生产与粮经复合型示范基地、千亩智慧稻田、百亩水稻新品种繁育展示基地,融合亲子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形成新型现代化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园。届时,牛佛镇撂荒的土地将被盘活,整治的土地将提质增效,致富的种子将会萌发,牛佛的粮仓会更加殷实,农民的钱袋会越来越鼓,乡村振兴结下的累累硕果必将惠及更多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