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返回完整页面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市政协第十六届委员会二次会议第8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类别: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发布时间:2023-08-29阅读:
       一、关于树立“新意识”、转变思想认识,把乡村人才聚起来的问题
       (一)分类培育乡村人才。实施产业人才提质、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壮大、基层公共服务人才培育、乡村治理人才优化、体制机制改革五大行动,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力争到2025年,全市引进培养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6万名以上。
       (二)分层培育乡村人才。2022年9月,全市命名第十批专家工作站4个,其中农业农村领域的3个;2023年7月,全市命名盐都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8名,其中农业农村领域人选7名。建立“乡土人才库”,通过“头雁”培养、职业技能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培育出一大批“农机手”“养猪能手”等乡土人才。下一步,将加大人才招引和对乡土专家的培育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村专业人才队伍。
       二、关于夯实“主阵地”、聚焦骨干培育,把乡村人才选上来的问题
       (一)育强乡村干部队伍。实施优秀农民工“红色引擎”计划,2022年以来,回引优秀农民工4563名,1114名优秀农民工新纳入村级后备干部,471名村级干部完成学历提升。实施乡村干部优秀典型培树计划,开展“担当作为好书记”评选,李建等3人获评省级“担当作为好书记”称号。分层分级实施乡村干部轮训计划,2022年以来共培训1.9万余人次、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下一步,将组织引导各领域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服务,不断培育壮大乡村干部队伍。
       (二)配强乡村振兴专干。创新“专干帮扶”模式,按照年龄40岁以下、大学以上学历、业务过硬的“硬标准”,选派498名事业人员到乡镇(含涉农街道)担任乡村振兴专干,并于2023年3月前完成岗前培训,实现全员派驻。下一步,我市将加强乡村振兴专干的培养管理,确保专干在岗到位、工作到位、成效到位。
       (三)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下发《关于开展2024年“盐都农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农业人才”申报工作的通知》(自农〔2023〕81号)等文件,明确“盐都农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农业人才”考核办法、评价标准等。下一步,将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激励办法,不断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推动能者上、庸者下,激励乡村人才干事创业,奋勇争先。
       三、关于激发“内动力”、突出提升素能,把乡村人才育出来的问题
       (一)强化生产经营人才培育。分产业、分领域、分环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扶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重点加强对乡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截至2023年6月,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达19.2万人。
       (二)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育。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汇集电商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电商直播培训活动,依托荣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对荣县19个乡镇进行专题培训。建成自贡市5G电商直播孵化产业园,开展各类电商培训10场,累计培训500余人次。下一步,将继续鼓励支持电商企业与新媒体平台开展农产品带货直播等积极合作,发挥“蜀中桃子姐”等成熟直播电商达人“领头羊”作用,夯实农村电商人才基础。
       (三)强化劳务品牌培育推广。制定《自贡市贯彻落实〈建设培育“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二十二条措施〉分工方案》(自农工办发〔2023〕3号文印发),细化责任分工,落细扶持政策。推行“培训+提能+就业”全链条服务模式,力促擦亮“彩灯工匠”“富顺建工”首批“川字号”劳务品牌,2023年新开创“荣州陶工”“豆阿嫂家政”2个特色劳务品牌。下一步,将持续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对成功创建“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的给予奖补,为“荣州陶工”“富顺建工”等参评“川字号”劳务品牌提供支持。
       四、关于增添“新元素”、强化产业培塑,把乡村人才留起来的问题
       (一)改善基础条件,吸引人才走进来。2022年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660公里,新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个,大安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实施规模化供水及管网延伸工程,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84.04%,超全省平均水平20%;自来水普及率达89%,提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超70%,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乡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为留住乡村人才创造条件。
       (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吸引人才安心来。2022年以来,共建立县级“乡村教师工作室”109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5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做好乡村法治保障,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建成率达100%,全覆盖配备村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下一步,将围绕教育、医疗等领域,持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效能,为乡村人才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三)强化待遇保障,吸引人才驻下来。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标准调整机制,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区)直属机关同职级人员。在教育、卫生、农业、工程建设等领域,探索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如对乡镇事业单位“双定向”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不占“区县专业技术中高级结构比例”等,畅通并拓宽乡镇事业人员岗位晋升渠道。2023年以来,全市189名乡镇事业人员通过“双定向”方式实现岗位晋升。
 
分享到: